(怡保6日讯)国际棕榈油价节节上涨及各方因素所致,不仅影响市场上各类混合油及原棕食油价格上涨,连带以棕油制作的炼乳价格也涨了。
《中国报》走访怡保市内多家杂货商得悉,随着棕油价上涨,早前市场内的5公斤的瓶装混合油,如刀标丶红鹰丶海皇等牌子,售价平均已调涨至约37令吉;而受贸消部2021年价格控制及反暴利(食用油顶价)法令管控的原棕食油,如5公斤瓶装的劳工牌丶Seri Murni丶Saji食用油,现今售价平均约29令吉70仙,紧贴30令吉的管控顶价。

据受访杂货业者透露,除了食油,同样也是棕油制作的炼乳,在这期间的价格也是飙涨。据了解,炼乳除了受到棕油价格影响,也因铝价导致的铝罐制作成本上涨,而面对了多次的价格上调。
此外,记者走访也得悉,2令吉50仙只允许家庭用户少量购买,且不可出售予餐饮店等作商业用途的包装补贴食油,也一直处型供不应求的情况。

据受询商家坦言,主要是这包装补贴食油售价较低,厂家给予的货量不多,只有少数会控制每日售量的杂货商,又或拿货量较大的霸级市场会有额外库存,大多杂货商的囤货并不会多,甚至已经售罄。
霹雳杂货行会长蔡尚国透露,食油的价格上涨与各方因素息息相关,但其中主要乃是国际棕榈油价格的上升,至3月,每吨已将近7000令吉,换言之,每公斤将近7令吉的售价。

他也说,除了原材料的涨价,各种如运费及工业柴油的上涨,也加剧了食用油厂家的成本,当然也会影响到成品(棕油及练乳酸)的售价。
他强调,杂货业者主要透过其中差价赚取蝇头小利,因此随着货源价格上调,出售价也随即上升。
蔡尚国告知,早前杂货行曾接获贸消部通知,指依据贸消部2021年价格控制法令第18条例,凡前来杂货商店购买超过12公斤的食用油的人士,若将有关食油用以商业用途,则需申请统制品准证(Permit Barang Kawalan berjadual),但有关通知并未详细列明如何执行,希望贸消部能尽快厘清此事。
他指出,根据有关通知,只列明购买者需申请统制品供应执照,且只能向拥有统制品供应执照(Permit CSA Borong)的商家购买,但并没列明,是否需由杂货业者本身去确认购买者的统制品执照。
他认为,凡有出售统制品的同业们都已具有统制品供应执照,但若要去确认购买者是否拥有统制品执照,这就具有难度。
“一来对方可能不配合,没带执照出门等等,商家们也担心因此得失顾客,加上商家们实在无权,也难以去鉴定对方是否讲有关统制品用以商业用途,在这前提下,商家们会担心一不小心就因触法而被罚款。”
他也告知,有关通知也列明,除了12公斤的食用油丶其需商家需申请统制品供应执照才能购买的,也包括12公斤以上面粉丶12公斤以上白糖丶42公斤以上液化天然气丶20公升以上石油以及20公升以上柴油。
■赖建祥(福康堂中医参茸百货行东主)
相比去年同期,炼乳已涨价了数次,平均每次调整时,都会每箱调整约10令吉;其实每个品牌都有不同等级的炼奶,有得较浓,有的带咸,价格不等,目前一箱的价格介於100令吉至140令吉不等。

至於食用油,个人认为目前价格处於高价位,因此本身商店只少量入货,待卖完再进货。
据了解,除了便宜的1公斤包装补贴食油会有供不应求情况,普通一般的原棕食油及混合油仍充足,仅价格偏高。
除了经营食肆的商家,一般家庭客一瓶5公升的食油基本上就可用1至2个月,购买量其实并不会很大,加上目前价格高涨,因此少量入货,避免到时价格下调,或卖不出影响生意周转。
■黄永进(全记购物市场有公司董事经理)
随着通货膨胀现象席卷全球各国,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这国际通膨一环扣一环之下,食用油及炼乳的上涨是难以避免且不可控的。

在看待物品价格上涨时,需从方方面面来看待,以原棕食油价格上调来看,国际棕榈油价是其中导因,但同时我们也得去看棕油果的价格,种植棕油树的各种肥料价格等等。
其实除了本地原棕食油,在许多鲜少食用原棕食油的西方国家,同样也面对其他如黄豆油的价格上涨问题。
至於炼奶,因其制作成分为棕油,加上铝铁钢等市场有价加高了铝罐制作成本,也同样面对价格高涨的问题。
■黄远进(嘉宾茶室业者)
食油及炼奶价格调高,本身经营酿料粉的茶室身受同感,营业成本节节攀升。

单以炼乳为例,茶室使用较好的炼奶,在去年8月一箱48罐售价才约120令吉,不到3个月时间,同年11月已上调至140令吉,而炸酿料必须使用的食油等熟食原料价格同样上涨。
迫於无奈,早前许多茶室业者已调涨了价格,但面对如今营运成本仍不停上涨的问题,业者也同样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