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霹雳头条】消费者吃少用少花少了 人人都说行情淡
本报记者陈光前 独家摄影 / 报导
(怡保3日讯)人人都喊行情淡,行情究竟有多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报走访各行业小贩小商得知,目前消费人减少出外消费及进食,甚至货比三家后才买东西,令贩商生意大受影响,几个月来跌了10%至30%不等。
贩商面对困境,唯有根据需求量来调整存货量,以增加流动资金周转。
受访的鱼虾贩郑国荣(57岁)透露,他在中央公市摆卖30年以来,今年华人新年异常淡静,至今经济未见好转。另外国内一些企业也减少开支作资源整合,加剧市场冷清。
看价格表选食物
“早期餐饮业生意火红时,业者购买量以公斤计算,如今饮食业欠佳,零售的话,市民充其量购买数十令吉而已,不会大量购买,靠的客源都只是一些相熟的餐饮或炒粉面业者,也不敢囤太多存货。”
梁少芬(58岁,云吞面小贩)说,市道欠佳,人人节衣缩食应对,原本平日叫1至2样食物如云吞面加水饺者,只叫云吞或是干捞面而已,很少再添食。
“甚至一些熟客,也有一至两餐选在家中烹煮,平均令我的生意和月前相比下降了约30%,有者观察价格表才选食,尽量选食较价廉食物,纵使成本增加,我也不起价,留住顾客。”
节衣缩食
萨迪维鲁(60岁,干货商)
以前落实6%消费税后,仍有生意,但政府实施销售税后,无形中令成本悄然增加,市民也需节衣缩食。
虽然客户都是固定的餐馆业者,但在人人减行情淡的情况下,连他们的生意都降减,索性减少购原料的分量,无形中也影响到我的生意。
只买1公斤
薛慧芳(52岁,干货商)
超市及霸市林立,内里售卖的洋葱及蒜头等都比巴刹卖得便宜,消费者多光顾清洁卫生的霸市。毕竟传统巴刹又热又湿,年轻一代已少去巴刹,以致客源逐年递减。
以往斋戒月期间,午间友族都往巴刹购干粮杂货,而且办货量通常在5公斤或以上,以应付晚间开斋用途,如今买者只购1公斤甚至更少,因此,我但求售完所囤存的货源便算。
讨价还价
陈文安(60岁,菜商兼杂货商)
20年前,经济环境较好时,前来购买干货或蔬菜者较少讨价还价,或是货比三家后,才选最廉宜的购买。
目前经济环境不同,除了同行竞争,消费者也甚少来巴刹买菜,而且住宅区都有商店或霸市,且环境卫生,客人多往超市购物。
生意下降
邱怡安(53岁,水果贩)
行情淡!生意也逐月下降,许多超市水果价格及选择较多,消费者都往霸市选购,如今又恰逢友族戒月,原本供应酒店及餐饮者的货量也递减很多,仅靠零售维持生计。
不会添食
姚瑞贞(黎记扒饭东主)
餐馆及食肆林立,在面对价格竞争下,生意大不如前,以往购买扒饭加其他菜肴的公众,都会比较节省,甚至一家大小用餐的话,订食的数量也不多。
食客往往会精挑细选,选择较廉价的熟食,而且也不会添食。
淡静许多
谢启恒(38岁,饮料贩商)
以往中央公市城市转型中心办公时间至晚间10时,早上至晚间生意量不减,近年市道很差,转型中心办公时间缩短,随着斋戒月来临也将原本办公时段再减半小时,以致在午间生意淡静许多。
暂时不愁
黄联荣(76岁,瓷器商)
因为生意模式与零售贩商不同,经济如何的差,但用得着瓷器及器皿,市民都会购买,向来生意客源稳定,而且恰逢斋戒月,友族同胞都会购买用作生意用途,暂不愁客源。
分薄客源
陈桃秀(餐饮业者)
因为食材成本上涨及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消费者也不断从市场探讨其他节省模式,改变原有的消费习惯,而且一些住宅区也有餐馆及食物中心,无形中也分薄原有客源。
州内许多年轻人往外州工作,剩下的都是乐龄者,消费力也降减也是餐食业淡静的主因之一。
能省则省
黄秋文(39岁,商人)
为了削减运输成本及充分运用资源,所有货品都尽量装载在一辆罗厘内,而且也会另寻新市场开拓客源。
个人平日的消费都是能省则省,尽量去一些价格大众化的餐馆或食物中心用餐,甚至娱乐方面,也不断减少应酬次数,或是选一些低消费的餐馆洽谈生意或是聚会。
常在家煮
邓文生(45岁,商人)
行情看淡而且逐年淡静,必须重新规划开销,日常开支尽量维持在预算范畴,例如在平日用餐方面,除了周末外出用膳,平时都在家中烹煮,规划一些烹调工序简单及富营养的食材,外出用膳也选择一些廉价及饱足的食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