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30日讯)随着本地白米抢手,霹雳州最大的华人稻田种植区水闸,已开始收割金灿灿的成熟稻谷,相比之前数造稻的收成,本造稻的收成只属中规中矩,所幸收购价格还算“OK 啦”,让稻农稳下心来应对2024年开年、开学与农历新年的费用。

受访的稻农说,受本地白米抢手现象影响,本造稻的收购价格会比过往的略高,介于每吨1400令吉到1600令吉之间。
他们说,这让稻农感到安心,可以有较好的收入来应对接踵而至的“花费日子”,即2024年开年、开学与农历新年的费用。

水闸稻农庄坚铭向《中国报》透露,目前入口米已调涨价格,但本地白米仍维持原价,却也引起坊间抢购,很多地区更是限量售卖,使得本地白米一时成为抢手货。

他说,农民都是看天吃饭的群体,上造稻谷的收购价已有调涨,来到本造稻则基本维持,这让稻农感到开心,生活素质有保障了。
“首相早前也宣布增加稻农方面的补贴。”
水闸是霹雳州最大的华人稻田种植区,这里约有800余户稻农,一年能种植2造稻,农民的收入也需应付接下来的开年与农历新年。
庄坚铭说,本造稻谷的收成只属中规中矩,主要是近来天气不稳定,尤其经常下大雨,难免影响收成。

“最近经常下大雨,也影响稻农的收割工作。过往在中午12时就可收割,如今要等到中午1时或更久,好让稻田的潮湿减少才有利收割。如今往往间中又下雨,收割又被逼暂停,影响收割进度。”
他说,目前刚刚进入收割期,接下来就会有更多稻田区忙着收割,这时也是游客到来观赏的好时光,看看稻谷是如何收割与运送的。

虽然月前公布的财政预算案有给予稻农援助与福利,但随着国际局势与马币贬因素,外国入口的农药与肥料价格不断涨价,农民对未来依然感到担心。
稻农蔡顺兴受访说,虽然本造稻的售价会比过去略高一些,农民也赚取额外收入,但是近年来农药、肥料、人工与运输等成本不断高涨,农民整体收入也只是稍有改善。
“相比疫情前,整体成本高涨了约30%,而且未来这些成本始终还会调涨,农民赚到的钱,还需谨慎花费,必须列为本钱来维持种植事业。”
他说,稻农必须把赚到的钱存起来,供来年耕种时的运用,尤其未来的挑战更大,农民都必须要未雨绸缪。

◆叶秋升(稻农)
本造稻基本是维持过往的产量与售价,农民还算是满意,并希望尽快完成收割任务,获得辛勤付出后的盈利。
年杪是很花费金钱的时期,再过月余就是2024开年了,然后有些家庭要准备孩子们的开学,以及很快又是农历新年,这些日子都是需要大量的费用。如今百物涨价,大家都不可掉以轻心,必须谨慎花费。

◆江圳淮(稻农)
种植事业是看天吃饭,随时受天气或者是病害而影响收成,甚至严重的话还会亏损。
最近有投资民宿与咖啡馆,期待能有些转型,额外投资来保障生活素质与收入。
我们也希望通过推动本地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到来拍照打卡,观赏青翠稻海,或者是如今晋入收割期的“黄金海”。这样可来刺激这里的经济发展,让农民或村民,有更多其他管道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