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力21日讯)霹雳州宜力将开设一座霹雳大象保护中心,用于安置那些“有问题”或与人类发生冲突的野象。
霹雳州野生动物保护与国家公园局局长尤索夫透露,霹雳州政府原则上已批准拨出位于宜力东西大道11公里处的200亩土地,计划设立一个专门用于保护大象的保护区。
尤索夫接受“马新社”专访时指出,这项计划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大象保护措施与生态旅游发展。

他说,大象保护区将聚焦于教育宣导与安全管理,确保大象与人类和谐共存;同时,生态旅游的推动有望为邻近的皇家柏隆国家公园和玲珑地质公园注入新活力,带来观光效益。
他指出,这项计划将纳入第13大马计划内,作为提案之一。该局已经在野生动物保护局总部详细介绍了该计划,接下来将把建议提交给天然资源与环境永续部审议,然后呈交至经济部进一步评估。
州政府批准拨地
他强调,儘管目前计划尚处于建议阶段,无论是野生动物保护局还是霹雳州政府,皆表明有意全力推动此项目。然而,最终的批准与否,仍需联邦政府进一步审核与决策。
“大象保护区建成后,预计能减少霹雳州约50%至60%的人象冲突。大象之所以四处游荡,是因为觅食需求未被满足,因此保护区将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会妥善管理保护区,确保大象有足够食物,并设置如浴池等设施,让它们不必走远寻找资源,降低闯入人类生活区的风险。”
“这项计划不仅有助于地方生态平衡,也将提升霹州及国家在国际间的形象,展现对野生动物福利的重视。
常接野象闯入投报
在霹雳州,特别是上霹雳一带,时常接获野象闯入毁坏农作物及村民财物的投报。每当野象出现在某个地区,往往都会引发当地社区,尤其农民的担忧与不安。
和马来亚虎、犀牛、云豹等多数大型哺乳类动物一样,大象在2010年野生动物保护法令下,列为受保护物种。
为了兼顾人类与大象的安全与利益,马来西亚半岛野生动物保护与国家公园局採取了一种“两全其美”的平衡策略,形象地比喻为“在面粉中拉发丝”——既避免损伤发丝,又不让面粉洒落。

尤索夫指出,当局其中一项关键措施,是在野象频繁出没及肇事的地区设置电围栏,包括和丰、宜力等地区。电围栏的设置,旨在阻止野象闯入村庄与农田,保障居民与农作物安全,并有效减少人象冲突的发生。
“目前我们安装了5个电围栏,总长度大约为85公里。我们安装这些电围栏是为了防止大象进入村庄和农业区。”
鸣枪捕捉迁移驱野象
尤索夫指出,当接获村民投诉后,当局会立即派员前往现场展开驱赶行动,常用的方法包括鸣枪示警或製造噪音,惊吓野象回到森林。但若野象仍逗留不去,无法自行返回森林,当局则会採取捕捉并迁移它至适当栖息地的措施。
他补充,该局也积极与多个非政府组织合作,致力提升公众对人象冲突的认识,同时倡导各种防范措施。
“我们鼓励民众自行安装电围栏或设置障碍物,如挖掘沟渠等方式,减少野象闯入的风险。此外,在特定高风险地段,例如宜力通往日里的路段,我们已设置大象警示牌,目前共有约15个地区完成安装。”
他说,为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该局也与公共工程局合作,在相关地段加装街灯,提升道路照明,让驾驶人士能清晰看见周边环境,遇到动物时能及时减速及应对。
安装卫星项圈追踪
尤索夫透露,为了有效掌握野象的行踪,当局特别为部分大象,尤其是群体中的领导母象,安装了卫星项圈(kolar satelit),以实时监控牠们的活动轨迹。当大象接近农田或村庄时,该局便能及时掌握其动向,并派员前往驱赶,防范意外发生。
“此外,我们也展开关于人象冲突的社会经济研究,内容涵盖受影响者所蒙受的损失,以及当地社会对此议题的接受程度。这项研究是与多所大学合作进行的。”

针对部分人士指责野生动物保护局,未对东西大道上的野象出没问题採取行动;尤索夫回应说,该局早已成立专责巡逻小组,尤其在节庆假期期间,加强巡逻并驱赶出现在道路附近的大象,确保道路使用者安全。
“然而,大象活动范围广泛,出没地点有时距离超过100公里,加上该路段多为山区,地势蜿蜒且缺乏电话信号,导致我们的巡逻队伍难以及时抵达现场。此外,许多时候野象出现时,局方并未即时接获投诉,因此行动上会有所延迟。”
35头野象常出没宜力
尤索夫指出,该局已辨识出大约35头野象经常出没于宜力─日里东西大道一带的潜在区域。
“通常,我们的巡逻人员会透过敲打铁罐、大声喊叫等方式,将游荡在公路上的大象驱赶回森林。若大象不愿离开,我们才会进一步使用鞭炮或鸣枪示警,迫使牠们撤离。”

尤索夫分享,有时这些大象似乎已经认得巡逻队伍的人员与车辆。
“就像猴子一看到我们的车辆便会迅速逃跑,大象也有类似反应。它们可能已经将我们与噪音驱赶行动联繫起来,所以一见到我们,就会自动回头走入森林。”
“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只需远远喊几声,这些大象就会自行离开。”
不过,尤索夫提醒公众切勿模彷相关驱赶行动,以免误判形势,反而危及自身安全。
11am至4pm较少出现大道
尤索夫呼吁,使用东西大道的驾驶者应妥善安排行程,尽量选择上午11时至下午4时通行,以减少与野象“邂逅”的风险。
他指出,根据观察,野象多在清晨、傍晚及夜间出没,而中午时段通常会在森林阴凉处休息或泡泥潭,因此较少靠近公路。不过,沿途的茂密草丛容易吸引大象前来觅食,使它们频繁出现在路边。
尤索夫强调,野生动物会随环境与压力改变行为,人类不宜过度干预。以猴子为例,若经常接受人类餵食,它们将失去觅食本能,只会向人类索取食物。

他提醒,若民众对大象採取类似餵食行为,恐让野象养成依赖习惯,进一步增加它们进入人类活动区觅食的风险,威胁人与动物的安全。
驾驶者切勿投餵大象
尤索夫提醒,驾驶者切勿在宜力─日里公路上投餵大象,避免让大象习惯等待人类投食,进而增加出没次数与风险。
他指出,曾有大象因闻到食物味道而前往垃圾场觅食,甚至闯入民宅推倒房屋,只为寻找含盐食物。
他解释,大象等野生动物确实需摄取矿物盐,当局已在霹雳州设置约10个人工盐坑,让牠们安全补充所需养分。
他强调,保护濒危动植物,需全民配合。因此呼吁民众若发现非法狩猎或饲养行为,应立即举报,避免触法。
他也提醒,相关法律自去年已加重罚则,尤其警惕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与受保护动物互动,这些行为皆属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