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霹雳 > 社会

酿料粉 暖胃

玲姐炸丸叫人回味

文 文 文

酿料粉 暖胃 玲姐炸丸叫人回味

(亚亦君令13日讯)一碗朴实无华的汤粉,吃的不只是味道,更是深藏记忆中的情感。


(本报:张翠莹)

酿料粉无论是在小店还是华人新村,都随处可见。它或许不起眼,却是华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面食。然而,是否能留住食客的味蕾,关键在于业者的“诚意”与“功力”。

孩子长大后,玲姐依然守住面摊,为食客烹煮一碗又一碗的面食。
孩子长大后,玲姐依然守住面摊,为食客烹煮一碗又一碗的面食。

在亚亦君令新村巴刹对面,有一家经营了40年的“玲姐粉档”,是当地人一提就知道的老招牌,虽售卖的是看似普通的酿料汤粉,但多年来温暖了无数村民的胃,甚至成为外出谋生游子魂牵梦萦的味道,更是一种深深扎根于地方的归属感。

“玲姐粉档”由人称玲姐的邹绍玲(62岁)掌舵,40年来坚持亲手制作各类酿料,并亲自熬制汤头,除了常见的清汤与咖喱,风味十足的亚三叻沙更是备受欢迎。


更令人惊喜的是,除了各式酿料,玲姐自制的炸丸更是不可错过的招牌美食;据悉,每逢节庆、游子返乡高峰期,单是一个早上就能售出200粒,也有不少熟客更是识途老马,特意上门打包未油炸的炸丸回家冷藏,等想吃时再自行油炸享用,可见玲姐炸丸魅力之大。

玲姐自制的炸丸是不可错过的招牌美食,逢节庆、游子返乡高峰期可日售200粒。
玲姐自制的炸丸是不可错过的招牌美食,逢节庆、游子返乡高峰期可日售200粒。

询及炸丸是否有独特秘方,或是否属于客家美食时,玲姐笑言,她也不太确定是否正宗客家风味,但只要食客喜欢,她就会坚持制作,仅此而已。

此外,玲姐的亚三叻沙也别具一格,深受食客喜爱,其汤头加入大量鱼肉熬煮,汤色却毫不混浊,搭配清甜的黄瓜丝,一口濑粉、一口汤,开胃又暖胃,令人回味无穷。

看似普通的酿料汤粉,多年来温暖了无数村民的胃。右为头加入大量鱼肉熬煮的亚三叻沙。
看似普通的酿料汤粉,多年来温暖了无数村民的胃。右为头加入大量鱼肉熬煮的亚三叻沙。

除了面食,玲姐也有售卖各种小吃,如炆鸡脚、咖哩山猪肉及叉烧等,价钱都大众化,皆收获不少捧场客。
 
玲姐粉档
地址:亚亦君令巴刹对面
营业时间:每日营业,周一休业

 
价钱表
清汤/干捞粉底:2令吉
咖哩汤粉底  :2令吉20仙
阿三叻沙粉底 :3令吉50仙
虾面     :6令吉
炆鸡脚一双  :2令吉50仙
咖哩山猪肉  :2令吉
叉烧     :2令吉
酿料每块   :1令吉
炸料每块   :1令吉
小鱼丸/炸丸每粒:50仙
 

4孩子长大成人 经营粉档消磨时间

邹绍玲说,“玲姐粉档”是她从40年前以养育4名孩子为初衷而经营,随着如今孩子已长大成人,该粉档也就成了其寄托精神,消磨时间之处。
 

邹绍玲经营“玲姐粉档”40年,是当地人一提就知道的老招牌。
邹绍玲经营“玲姐粉档”40年,是当地人一提就知道的老招牌。

她回忆道,年轻时体力充沛,每天起早贪黑,4个孩子也随她一起出档,做生意的同时还能照看他们,如今孩子们已长大成人,粉档依旧经营,但更多是为了打发时间。

玲姐坚持每日新鲜制作各种酿料,每一种都有满满的古早味。
玲姐坚持每日新鲜制作各种酿料,每一种都有满满的古早味。

 
玲姐说,随着年岁渐长,体力不如从前,她也不再勉强自己,能做多少就多少,但并未为这份亲手打造的事业设下结束的期限。
 
如今,“玲姐粉档”每天清晨依然升起炊烟,烹煮一碗又一碗面食,飘散的香气仿佛带人回到了某个清晨,那份熟悉的小摊古早味的回忆。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