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5日讯)勿让传统灯笼失传!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懂得制作传统灯笼的人可说买少见少,这也让市面上售卖的传统玻璃纸灯笼更显珍贵。
在兵如港经营神料店的祝美娟,因喜欢制作手工艺品,因此在过去30年来,每逢中秋节到来前,就开始制作不同造型的传统灯笼,为的就是希望能让更人认识传统灯笼的美,不要它失传。
(本报侯爱玲摄)
祝美娟指出,在这30年来,她与其助理郭蓥箐一起分工合作,去完成制作传统灯笼,当中,郭蓥箐负责扎骨架,而她则负责灯笼的装饰部分。
祝美娟与郭蓥箐曾经制作过的灯笼造型,包括有花篮、飞机、热气球、莲花等,唯由于莲花的骨架復杂,因此已没再制作有关造型的灯笼了。
她向《中国报》披露,由于需兼顾神料店的生意,因此她们是在忙完农曆七月十四的纸扎事宜后,才有时间制作灯笼。
“制作传统灯笼是我们的兴趣,我们制作的时间也有限,因此并没有大量的制作售卖。”
她说,偶尔平常得空时,她们就会先扎好花篮造型的骨架,主要是花篮的骨架较小不会太阻碍空间,容易收藏,并待中秋节来临时,就把骨架拿出来,完成后期制作即可上架出售。
她坦言,虽然顾客预订的数量不多,唯有人懂得师赏自己的作品,已感十分开心。
祝美娟:扎骨架最磨人
祝美娟披露,制作传统灯笼时,最考“功夫”的莫过于是扎骨架的过程,因竹籤较易折断,需较小心处理。
“我们买了竹回来,再把竹削成竹籤,之后才能扎骨架。”
她笑言,如果制作灯笼当天心情烦躁,就不适合扎骨架了,否则只会是无法好好完成一个骨架。
“每一次扎骨架都要很小心,一开始时,我们都不懂得拿捏力度,往往折断竹籤,如今已懂得拿捏力度与技巧,可说已驾轻就熟。”
祝美娟指出,灯笼的造型都是她们自己想出来的,想到后就互相商讨,之后再尝试扎骨架,看是否能制成灯笼。
人手也可制飞机、热气球灯笼
“一开始时,我们制作的灯笼造型都比较简单,后来慢慢的想出不同的设计,如飞机、热气球等,再增加不同的装饰,让手制传统灯笼更为独特!”
祝美娟说,懂得制作传统灯笼的人已越来越少,这种传统的文化若无人传承,渐渐的就会失传。
她表示,现在手工制灯笼的人确实是少了,这也让这种传统灯笼越显珍贵。
祝美君:手工制作的数量非常有限
祝美君说,每一年都会有接到顾客的订单,一些来自吉隆坡的顾客曾到来光顾,第二年就会提早致电来预订。
“顾客预订的数量虽然不是说很多,只有一、两个,但我们还是感到很开心,因为有懂得人欣赏这些传统手工灯笼。”
她告知,这些纯手工制作的传统灯笼,数量真的有限,能做到20个也算很多了,毕竟这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孵工艺品,后期设计也颇花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