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7日讯)配合马中建交50周年,港马粤戏曲交流展演《说好中国故事》活动,昨晚来到金宝,获逾千爱好粤剧文化的观众出席,共赏岭南文化!
会上,金宝人熟悉的岭南文化,在演员精彩演绎下,绽放耀眼的艺术光彩。

这场粤剧戏曲文化交流活动,于昨晚在拉曼大学“敦林良实大礼堂”拉开序幕,活动是由马来西亚建造行联合总会联袂香港中国文化艺术传承协会主办,主旨是促进马中50年的友爱情谊,传承民俗文化,推广戏曲艺术。
当晚活动,由香港殿堂级粤剧及影视大师罗家英博士率领65名艺员呈献,金宝上演的4场精彩戏码,包括《蟠龙令》、《紫钗记》及2场《传·承折子戏专场》.随后,再移师前往巴生仙境古城太和殿演出。

大马建造行联合总会总会长拿督黄东春致开幕词时指出,粤剧于2009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了粤剧的文化价值,促使岭南文化更具备持续发展的价值,而该会将致力推动此文化艺术。
他说,粤剧文化,成形于广东,后来传入广西,辗转在传至港澳台湾等地区,粤剧是民间抒发情怀、娱兴、分享以及典故活动,有很大的文化传承价值,是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随着岭南的移民潮,华人也将粤剧文化带到东南亚和美国等地,以致促成有华人的地方,便有粤剧文化在传播。”
他认为,粤剧文化与戏曲艺术,既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蕴含其中的艺术文化,定必能陶冶人文性情,因此,关乎民俗的艺术戏曲,更拥有很大的传承意义。

出席者包括中国驻马大使馆文化参赞常珊、驻马大使馆秘书陈闯,香港中国文化艺术传承协会执行人郭俊亨,香港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拉曼大学名誉校长丹斯里蔡贤德、马华霹雳州联委会秘书黄金锭、大马建造行联合总会名誉顾问符绩理、总秘书辛富明、永久名誉顾问拿督易沛鸿等。




中国驻马大使馆文化参赞常珊披露,戏曲文化有着悠久历史,以及深厚文化底蕴,演绎者唱演具备的表演,遇上华美舞台的效果,观众将能从中领会粤港澳,那独特的民俗风情,对岭南人的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精神气质,更加了解。
她说,粤剧文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后,也寓意粤剧文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文化瑰宝。
“粤剧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已经持续在提升,并且赢得越来越多世界民众的关注与喜爱。这,不但能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深厚意义的传统艺术,也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国际社会的民众相知相依,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珊说,大马是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社会,这也让中华文化在此获得良好的传承,其主因,想必是这里有很多岭南移民,如福建、广东、海南等所致,同时,也托福粤语是本地华人的主流语言之一。
“粤剧艺术在大马各籍贯华人的努力下,在本地获得广泛的流传与发展,所以,此次马港合作主办戏曲交流活动,相信也能让更多大马华人通过此机会,从中更加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风貌,以及社会发展。”

配合马中建交50周年,大马建造行总秘书辛富明和香港殿堂级粤剧大师罗家英 ,于6日(周五)也在拉曼大学主办了“戏曲交流分享会”,会上,罗家英与出席者进行交流互动,并且分享了粤剧文化的价值,与传承艺术的心得。
罗家英说,此番来马参与此活动,也是他投身粤剧界以来最大型一次活动,他感叹类似粤剧的古老文化,能从明朝兴起,并传承迄今,横跨300年的时空,是在不容易。
他说,粤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唱时,是根据“半白话,半文言”的方式,来表演。
“其实,粤剧艺术的演绎方式,当中的唱法,就是通过保留唐宋时期的官话,来做出呈现的。”
大马建造行总秘书辛富明表示,我国面积不大,称不上大国,惟生在文化多元的大马,他相信传统艺术,指的是粤剧戏曲,也能让青年人大开眼界。
他说,鉴于粤剧文化在我国获得良好的传承,致使活动也成了我国旅游业的特色,并且通过符合大马的文化演绎,成果更是多姿多彩。
他希望具备时代元素的粤剧,可通过戏剧中的“脸谱、戏服、妆容、做手、步履及坐姿等等文化元素,让更多喜欢艺术的人喜欢,再而通过新媒体推动粤剧艺术文化的传承,将剧中内涵传达青年人,促进社会 艺术环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