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霹雳 > 焦点

马汉顺

青年政策

国家未来

文 文 文

“改数字易 但培育难如登天” 马汉顺:青年上限30岁影响深远

(怡保18日讯)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认为,政府把青年定义限制在30岁以下,影响深远,并强调,不应只是行政上的“打卡”,更不能是政治上的“造势”。

“改一个数字容易,但培育一个青年、传承一个组织,不但不能一步登天,而且难如登天。”

他于文告指出,国家若是真心要扶持青年,应该以他们的实际处境为出发点,而不是急于“与国际接轨”粉饰门面。

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但未来不只属于30岁以下的人。有五个层面是我们现在面对的,即削弱国家政策的包容性,割裂发展阶段的连续性、仓促执法破坏政策公信力,影响现有组织结构、违背联邦制精神,忽略地方多样性与自决权,及形象工程胜于实质建设,忽略青年真正关切。“

说,青年并非单以30的岁数衡量。我国社会结构复杂,经济发展不均,许多三十多岁的青年仍处在人生奋斗的关键期——初入职场、创立家庭、背负贷款、创业维艰。


他说,一刀切将“青年”的定义人为限缩至30岁,不仅忽视现实生活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也割裂了对成长各阶段的连续。国家不断老化中,30岁不是一个人生阶段“终点”,更不是责任就绪的分水岭。

他说,部长援引“全球趋势”辩护改革的正当性,然而青年定义本就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有的国际组织仍然接受35岁以下的成员,有的亚洲联盟将青年定义为15至35岁,东盟国家一些青年团体章程也采40岁上限。

”如果我国经济结构、教育延长年限、结婚生育推迟等社会现实仍与‘先进国’存有显著差异,何来‘同步全球’之说?难道‘趋势’二字,就可以掩盖对实情的忽视?“

年龄调整作为“改革”象征 只是政治包装

说,真正的,应该关注青年面对的教育不平等、职场安全、薪资停滞与安居难题。将年龄调整作为“改革”的象征,充其量只是表面的政治包装,未能触及青年的核心困境。

他说,与其争夺“谁是青年”,不如先解决“青年面对什么”。否则,即使年龄归类准确,政策却早已脱节民心。

”2019年通过修法后,政府两度延迟执行,显示这一政策在实务操作上仍有广泛分歧和困难。如今贸然全面落实,不仅打乱青年团体原有组织结构,还可能引发资源分配与资格认定的混乱。一些活跃青年组织将不得不重组管理层或丧失代表性成员,直接削弱青运体系的运作基础。这种做法,既缺乏过渡机制,也透支政策的社会信任。“

他说,砂拉越不需跟随此政策,恰恰突显联邦与地方在青年事务定义上的分歧。

”砂拉越州政府以40岁为青年上限,反映当地发展节奏及社会文化背景。如果中央政府无视这种多元现实,强行推行单一年龄定义,不仅不利于国家整体协调,反而加剧联邦与地方之间的张力,削弱多元治理的弹性。“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马汉顺

青年政策

国家未来

相关文章

森州限酒令|“政策可调整 社会不能撕裂” 马汉顺:限酒令考虑不周

彭大臣杯篮球赛 18队争取晋8强

华中明年不能英文教数理 马汉顺:现有53所列名单

丹绒马林投票进展顺利 马汉顺与郑立慷巡视进程

丹绒马林6人混战 郑立慷慎防回“马”枪

马华代表送入州议会 马汉顺:两线制靠你们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