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体验 真有兴 三大民族 粽乐乐 | 中国报 Perak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热线
  • 霹雳人 ChinaPress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初体验 真有兴 三大民族 粽乐乐

    独家报导/摄影:梁展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江沙17日讯)裹粽子虽然是华人庆祝端午节的活动之一,但是江沙的友族同胞也接受及学习这种文化习俗,其乐融融。

    “欢庆端午节及双亲节”活动,吸引巫裔、印裔及华裔参与裹粽。
    “欢庆端午节及双亲节”活动,吸引巫裔、印裔及华裔参与裹粽。

    江沙利民加地新村与加地新村发展与治安委员会,今日联办“欢庆端午节及双亲节”活动,在亲子裹粽子环节中,出现马来、印裔及华裔同胞,共同裹粽的温馨画面,也藉此机会了解文化的由来及意义。

    小朋友对裹粽充满好奇。
    小朋友对裹粽充满好奇。

    活动负责人潘美云告诉《中国报》记者,今次的裹粽活动,共有两种粽子的教学,一种是咸肉粽,另一种则是素粽;为了尊重友族的宗教习俗,只是安排他们体验裹素粽。

    有豆沙馅料的硷水粽完成了,令人垂涎三尺。
    有豆沙馅料的硷水粽完成了,令人垂涎三尺。

    她说,今次的反应良好,各族学生及家长投入参与,原本预算80人报名,最后是110人报名,其中非华裔佔23人。

    马来妇女娜扎都西玛与儿子,一起学习裹粽。
    马来妇女娜扎都西玛与儿子,一起学习裹粽。

    马来妇女娜扎都西玛(48岁)受访说,这是她第一次参与华人端午节的裹粽子活动,非常有趣,也认同在这个多元种族及文化的环境裡,相互学习及尊重彼此的文化与传统,有助加强国人的团结。

    比裹马来粽容易

    她认为,华人的粽子比起马来粽子(ketupat)更容易製作,因为粽叶更容易寻找,且包裹手法也简单些。

    艾卡娜斯华(29岁)则说,非常高兴参与这项亲子裹粽活动,让她解锁新技能及有了想法,以后在製作马来粽子时,可以配置喜欢的馅料,而非单纯的糯米饭团。

    76岁老妇李阿妹,细心教导11岁马来小妹英丹裹硷水粽的手法。
    76岁老妇李阿妹,细心教导11岁马来小妹英丹裹硷水粽的手法。

    另外,巫裔女学生英丹(11岁)说,她对76岁老妇李阿妹裹素粽感到好奇,耐心看完整个教程,获益不少。

    罗德靖:明年再办更大型

    反应热爆,主办当局明年肯会再办更大型的亲子裹粽活动,让更多人参与!

    “欢庆端午节及双亲节”活动,吸引巫裔、印裔及华裔参与裹粽。
    “欢庆端午节及双亲节”活动,吸引巫裔、印裔及华裔参与裹粽。

    加地新村村长罗德靖说,今次因资金有限,加上人手不足,因此被逼拒绝让更多人参与。

    他披露,除了利民加地与加地村民报名外,原本新寿活及江沙也有人想要报名参加,最后都遭到拒绝。

    咸肉粽的馅料,包括香茹及咸蛋黄等。
    咸肉粽的馅料,包括香茹及咸蛋黄等。

    利民加地新村村长梁德汶说,今次的热烈反应令人鼓舞,让他们明年更有信心举办更大型的端午节庆典活动。

    他亦感谢各方及村民的帮忙,出钱出力,不计较付出,才能把今次的活动办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